科学护生 | 329420尾长春鳊放流长江

2025-09-24 22:29


图片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命脉。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条母亲河

滋养了生命,孕育了文化。

图片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无数炎黄子孙,也养育了无数自然生态。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

而如今的母亲河,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河流文化的遗忘...…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要求,9月24日,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江苏省同泰慈善基金会、南京市玄武区弘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雨花台区农业农村局和长航公安南京分局江宁所的监督指导下,在南京雨花台区长江段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图片


践行“长江大保护”

图片

实施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养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数量,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促进水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守护生命 关爱生态

增殖放流活动是一项严谨科学的事情,我们不可以随意放流,活动开始前,在雨花台区农业农村局的监督下,对放流前苗种进行抽样“体检”和打样,确保程序符合放流要求。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殊的生态修复使者



在长江生态保护中,增殖放流始终是守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篇章。这项承载着生态修复使命的公益行动,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遵循,更是我们向子孙后代递交的一份绿色答卷。通过科学放流优质鱼种,我们正以实际行动重建水域生态平衡,让曾经寂寥的江河重新焕发生机。

长春鳊

图片

长春鳊,草食性鱼类,主要分布分布中国东部平原区南北各水系,幼鱼以浮游动物和藻类为食,成鱼则食性广泛,总体偏好“素食”,主要以水生植物为主食。

长春鳊作为淡水水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与生态指示物种,对维持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守护生命 关爱生态

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图片

细雨绵绵,抵挡不住志愿者们的热情,一大早,志愿者们早早冒雨赶到放流活动现场,雨珠打在他们统一的志愿服上,瞬间晕开一片片深色水渍,却丝毫没有冲淡大家眼中的热情,时刻准备着将一尾尾承载生态希望的鱼苗,送归它们广阔的家园。

江堤放流斜坡被雨水浇得油亮,大家两两一组,迅速形成接力队伍,搭起了一条传递鱼苗的 “生命通道”。志愿者们双手稳稳托住装满鱼苗的筐,雨衣下的手臂早已被雨水浸得发凉,却没人停下动作,一组传一组,确保鱼苗安全抵达放流点。

特制的 “滑梯” 被雨水冲刷得格外鲜亮,鱼苗顺着湿滑的滑道飞速滑下,溅起的水花与空中落下的雨珠交融,当最后一筐鱼苗顺着水流流入江中,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江面泛起的粼粼波光里,仿佛能看到这些小生命未来游动的身影。

此次活动,共计放流长春鳊鱼苗329420尾,总价值12.5万余元。雨水虽打湿了志愿者的衣衫,却让这份生态之约更显珍贵 ,这些鱼苗的投放,为长江流域的水生环境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守护绿水青山

渔业资源既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门。科学试验表明,每放养10万尾滤食性鱼苗,形成的生物碳汇相当于植树造林1公顷。通过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可有效补充长江鱼类种群数量,维护生态平衡。

江苏省同泰慈善基金会未来会继续关注和支持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通过更多的公益活动和项目,为长江的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助力绿色发展



爱护长江你我他,

十年静养勿扰她。


希望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积极参与我们的护生放流活动,帮助更多的小鱼回归家园!用实际行动呵护生态、美化家乡,为生态环保汇入更多的力量,为维系长江生态平衡献出自己的力量!

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增殖放流守护绿色生态

呼吁大家

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守护长江生命线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

(本文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图片